安徽大学

 211院校     |      2020-06-16 12:37
    基本介绍 
  • 211
  • 双一流


  • 1928

  • 公办

  • 综合

  • 省政府

  • 本科

  • 安徽-合肥市

  • 62个

  • 16个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安徽大学历史悠久,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时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
       90余年来,安徽大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承继地方文化传统,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始终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不断奋力前行,始终追求卓越。继上个世纪90年代入选国家“211”建设高校之后,进入新时代,学校又成功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学校累计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产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是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特别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大学办学条件一流,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门类,建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地处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会合肥,是首批“全国文明校园”,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教育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首批高校之一,是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
       安徽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建设了一流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并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安徽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三基并重、全面发展”“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安徽大学坚持科教融合,深入开展校校、校地、校企协同创新,重视国际合作,广泛汇聚人才培养资源。学校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科大讯飞、阿里云等著名科研院所和知名科技企业,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信息技术英才班”“航天科技英才班”“集成电路先进材料英才班”和“集成电路器件英才班”,并与合肥市政府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共建互联网学院;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开创了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孔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学生。
       安徽大学目前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设有26个院(系、部),10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2名);现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19个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近年来,安徽大学学生获“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19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的63位;学校本科生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世界自然科学最高级别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安徽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形成了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培育产生一批如“自然指数上升之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一流人才。现有在编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900余人。学校先后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教师,如被誉为“罗马法活字典”的法学泰斗周枏教授、“爱教育、爱科学、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的高尚师德典范李世雄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扶贫状元何家庆教授等,引领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
       安徽大学立足综合性学科特色,着力提升学科科研水平。学校着力建设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带动各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后建成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为主的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近百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百余项。
       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ESI全球排名达前5.2‰。学校共建、共享稳态强磁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设施,建成球差校正电镜中心、微纳加工中心、低温物性测量中心、特殊材料样品制备中心等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综合实验研究平台。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长期保持全国高校前列。立足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牵头组建安徽省高校徽文化传承创新联盟,召开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引领带动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打响徽文化品牌。古文字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两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藏有古籍善本11万余册、徽州文书近7万件,所藏战国竹简是出土先秦珍稀文献,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安徽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广泛汇聚办学资源。学校分别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并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开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4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大学石溪学院”;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4次入选“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使得学校的建设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教育科研区核心成员单位和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高校,安徽大学正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双一流”加快、特色、高质量建设,努力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面向未来,安徽大学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

  • 法学
  • 英语
  • 考古学
  • 生物科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新闻学

省特色专业

暂无内容

院系/专业

学院 所含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
  • 应用化学(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
  • 化学(本)
  • 材料化学(本)
经济学院
  • 金融学(本)
  • 财政学(本)
  • 统计学(本)
  • 税收学(本)
  • 经济学(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
  • 统计学(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
  • 应用统计学(本)
  • 金融数学(本)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本)
  • 物联网工程(本)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
  • 电子信息工程(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
文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本)
  • 汉语言文学(本)
哲学系
  • 应用心理学(本)
  • 哲学(本)
外语学院
  • 英语(本)
  • 德语(本)
  • 俄语(本)
  • 日语(本)
  • 西班牙语(本)
  • 法语(本)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工业设计(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
  • 自动化(本)
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本)
  • 档案学(本)
  • 管理科学(本)
  • 图书馆学(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
  •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
新闻传播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本)
  • 广播电视学(本)
  • 编辑出版学(本)
  • 广告学(本)
  • 新闻学(本)
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声乐)(本)
  • 环境设计(本)
  • 音乐表演(手风琴)(本)
  • 绘画(油画)(本)
  • 中国画(本)
  • 戏剧影视导演(本)
  • 音乐表演(钢琴)(本)
  • 音乐表演(萨克斯)(本)
  • 视觉传达设计(本)
  • 表演(本)
商学院
  • 旅游管理(本)
  • 工商管理(本)
  • 会计学(本)
  • 物流管理(本)
  • 电子商务(本)
  • 市场营销(本)
  • 财务管理(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
  • 人力资源管理(本)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材料物理(本)
  • 应用物理(本)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
国际商学院
  • 金融管理(专)
  • 会计(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 软件工程(本)
  • 信息安全(本)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本)
  • 地理信息科学(本)
  • 地质学(本)
  • 测绘工程(本)
  • 生态学(本)
历史系
  • 考古学(本)
  • 历史学(本)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本)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
  • 生物制药(本)
  • 生物工程(本)
文典学院
  • 人文科学试验班(本)
  • 理科试验班(本)
社会与政治学院
  • 社会工作(本)
  •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
  • 社会学(本)
法学院
  • 法学(本)
互联网学院
  • 电子商务(本)
  • 网络工程(本)
  • 通信工程(本)
  • 物联网工程(本)
专业分数线

文科:



理科:



 

招生简章

  • 安徽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

    2020/06/17


大学排名

117

校友会

91

武书连

99

软科

136

USNews

91

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