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211院校     |      2020-06-16 12:54
    基本介绍 
  • 211
  • 双一流



  • 1933

  • 公办

  • 师范

  • 省政府

  • 本科

  • 广东-广州市

  • 51个

  • 21个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       3025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
       学校物理学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物理学、化学、数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9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有18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2386人,其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522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5643人,硕士研究生10349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博士后在站232人,留学生1039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7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有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海外移民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有1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3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
       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学校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等联合组建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格罗宁根大学联合组建分子科学与显示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共建的量子结构光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学校还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大学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承担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任务的规模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       “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并率先持续开展中英、中美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培训,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学校依托教育心理等学科优势,强化教育研究,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努力建立若干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心)。学校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各地。学校在服务港澳台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合作办学的内地高校,被誉为澳门师资三大力量之一。
       80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


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教育技术学
  • 社会体育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心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经济学
  • 体育教育
  • 物理学
  • 地理科学

省特色专业

  • 教育学
  • 心理学
  • 汉语言文化
  • 思想政治教育
  • 经济学
  • 英语语言教育(师范)
  • 体育教育
  • 生物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地理科学

院系/专业

学院 所含专业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本)
  • 摄影(本)
  • 新闻学(本)
  • 传播学(本)
数学科学学院
  • 应用统计学(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
  • 金融数学(本)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本)
  • 行政管理(本)
  •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
  • 公共事业管理(本)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本)
  • 编辑出版学(本)
  • 汉语言(本)
化学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
  • 环境工程(本)
  • 材料化学(本)
  • 环境科学(本)
  • 化学(本)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本)
计算机学院
  • 软件工程(本)
  • 网络空间安全(本)
  • 网络工程(本)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
  • 人工智能(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
美术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
  • 视觉传达设计(本)
  • 美术学(本)
  • 数字媒体艺术(本)
  • 环境设计(本)
  • 产品设计(本)
职业教育学院
  • 电子商务(本)
  • 特殊教育(本)
  • 教育学(本)
  • 小学教育(本)
  • 网络工程(本)
  • 学前教育(本)
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本)
  • 环境科学(本)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本)
  • 生物科学(本)
  • 生物工程(本)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
  • 信息工程(本)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学(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
  • 物流管理(本)
  • 财务管理(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
  • 人力资源管理(本)
  • 经济学(本)
  • 电子商务(本)
  • 会计学(本)
国际商学院
  • 法语(本)
  • 财务管理(本)
  • 金融学(本)
音乐学院
  • 舞蹈学(本)
  • 音乐学(本)
  • 音乐表演(本)
体育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本)
  • 社会体育(本)
  • 运动训练(本)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俄语(本)
  • 英语(国际商务方向)(本)
  • 日语(本)
  • 英语(师范)(本)
  • 翻译(本)
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
  • 地理科学(本)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
城市文化学院
  • 网络与新媒体(本)
  • 文化产业管理(本)
旅游管理学院
  • 酒店管理(本)
  •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
  • 旅游管理(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 物理学(本)
  • 电子信息工程(本)
  • 科学教育(本)
  • 材料物理(本)
  • 通信工程(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
教育科学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本)
  • 教育学(师范)(本)
  • 特殊教育(师范)(本)
  • 学前教育(师范)(本)
心理学院
  • 心理学(本)
  • 应用心理学(本)
  • 心理学(基地班)(本)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社会工作(本)
  • 哲学(本)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
法学院
  • 法学(本)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本)
国际文化学院
  • 汉语言(本)
专业分数线

文科:



理科:

招生简章

  • 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2020/06/20


大学排名

73

校友会

68

武书连

85

软科

103

USNews

67

QS